战舰位置的调整是战斗策略的核心环节之一。玩家需通过战斗编队界面预设战舰站位,点击目标舰船后拖动至理想位置即可完成部署。需战舰类型与技能特性直接影响站位效果:突击舰适合前排承担火力,轰炸舰需置于中后排保证输出安全,防御舰应优先保护关键单位,而支援舰则需根据技能范围选择覆盖全队的位置。站位调整并非一成不变,需结合战场环境动态优化。
战舰武器的攻击序列是站位设计的另一关键因素。每艘舰船的攻击优先级由其武器系统的战斗序列决定,例如优先攻击护卫舰或巡洋舰的武器会直接影响敌方火力分布。前排需配置高护甲单位吸引敌方序列靠前的攻击,中后排则安排高输出舰船避免过早暴露。同一舰船的子型号可能拥有不同站位属性,装甲型通常在前排,而火炮型或航母类大型舰种多位于后排,需通过舰船属性页面的站位图标仔细核对。
舰队阵型的灵活性体现在对战场局势的实时响应。面对敌方高爆发阵容时,可临时切换为环形防御队形,将航母与战列舰置于中心,驱逐舰环绕外围吸收伤害;若需快速突进,则采用突击队形集中火力突破防线。由于战斗中无法手动调整阵型,战前预判和预设编队显得尤为重要,建议根据敌方舰队构成提前规划多套站位方案。
工程船与战斗舰船的人口分配需优先保证资源采集效率,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舰船强化滞后。在蓝图研究阶段,技术值应优先投入提升前排护甲与后排输出效率的子系统,通过强化后的属性弥补站位缺陷。若发现站位失误,可通过撤退功能解散舰队重新编组,但需承担航行时间成本。
最终形成的站位策略需经过实战检验。建议在低强度战斗中测试不同阵容的承伤与输出比例,观察舰船损耗情况调整前后排配置。星系特殊环境如引力场或小行星带可能影响舰船移动轨迹,需在站位时预留缓冲空间。持续优化舰队构成与站位配合,方能逐步掌握星际战场的主动权。